嵩山少林武术学校,少林延鲁武校,延鲁武校,少林武术学校,文武学校,武术学院,释延鲁武院,延鲁武校

嵩山少林武术学校,少林延鲁武校,延鲁武校,少林武术学校,文武学校,武术学院,释延鲁武院,延鲁武校
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 招生公告 >

《少林传奇》与佛教文化

【发布时间】: 2014-06-21 09:19:47 【阅读0 次】
都晓导演把电视剧《少林传奇》定位为功夫文化片,以区别于常见的武打片,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追求。 
 
在我看来,功夫文化片拍得好看与否,一靠故事,二靠功夫设计与拍摄,但决定片子的文化品格和美学品位的,则主要是支撑故事和武打设计的文化内涵。《少林传奇》作为功夫文化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以对中国佛教文化特别是发源于少林的禅宗文化的现代阐释讲述了几个很有意味的僧人故事。 
 
在中国的佛教寺庙中,少林不是修建最早的,最早的是洛阳白马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也不包括少林所在的嵩山。但是,少林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它的独特地位和优势:其一,它是最中国化、影响也最大的中国佛教流派禅宗的发祥地;其二,少林功夫源远流长,誉满天下;其三,通过近现代多形式多媒体的传播,少林文化已经有了一种难得的品牌效应。《少林传奇》的创作正是立足于发挥这种优势,以美丽的故事和精彩的功夫设计为叙事载体,在对禅宗文化的有益内容作出现代阐释、打通历史与现实的精神联系方面作出了可喜的尝试。 
 
 
 
一、用历史解释宗教,并在这种解释中揭示建构精神家园的作用和意义 
 
任何宗教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是在相应的历史条件中发生发展的。佛教早在西汉末年就传入中国,为什么在几百年后的南北朝末年才获得大发展?因为连续二百多年的动乱和杀戮、政权的走马灯式的更迭不仅使人们的生命权力失去了起码的保障,而且使人们在精神上也失去了栖息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包括禅宗在内的佛教通过出世修行达到自我精神解脱的做法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作找到了精神家园,从而导致了信众和寺院的迅速增加。 
 
少林传奇》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虽然它写了佛教,但在总体立意上不是用教义来说明历史,而是用历史来解释宗教。该剧第一部选在南北朝末期,正是社会动荡和杀戮最厉害的时期。片子一开头就真实地写出了到处兵祸,到处烧杀,人命如草,芸芸众生无处安生也无处安放自己的灵魂,此时此境,清静修行、慈悲为怀的寺庙就成了许多人的避难所,成了他们的灵魂栖息地。第二部把时间选在隋朝末年群雄争天下时期,同样是遍地杀戮,民不聊生,以此为背景片子精彩地描写了13个出身不同、经历也不同的平民百姓纷纷投入少林,并在做僧人的修行中找到精神家园的故事。这些描写如此形象、生动,没有一点说教,非常真实、令人信服地用历史阐释了佛教的发展变化,而不是用佛教教义来说明历史,把历史意念化道德化,它同时也很形象地表现了精神家园的寻找和建构对于人生对于社会有着什么作用和意义,这更是通向当代人关怀的。一部电视剧能有这样的见识与艺术成就,实属难能可贵。 
 
《少林传奇》第三部把时间放在清朝康熙时期,描写康熙派官员和少林弟子将明朝留下的半张藏宝图送到西域的反清势力西鲁天会,希望将其招安,实现天下太平,故事更加惊险迭宕,少林弟子普渡苍生的理念也受到更严峻的拷问,但它的结尾却是意味深长的:西鲁天会大将万寿山拒绝招安,决心与清廷对抗到底,被少林弟子打败后伪装放弃抵抗,暗中却密谋进京刺杀康熙!细心的观众不难从中体会到,最高统治者个人的善心和“诚意”的作用有限,少林弟子的慈悲为怀也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减少杀戮和灾难,只要产生反清组织和清廷压迫间的冲突、仇恨的社会根源没有从根本上清除,这种冲突就还会继续下去。这种忠于历史地把矛盾冲突推向极致的描写既突出了精神家园的作用,弘扬了佛家向善的精神,同时又保持着唯物史观的清醒,表现出了同类题材影视作品中少见的思想锋芒。 
 
 
 
二、在与佛家的对比中揭示绝对权力的争夺对人性的扭曲,具有文化批判意味 
 
埃克顿说:“权力的本质导向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话在封建专制和一切专制制度下都是适用的。《少林传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在与佛家舍身向善、慈悲为怀的强烈对比中,揭示绝对权力的争夺造成扭曲人性、祸乱社会的恶果,从而把一切争夺绝对权力的行为放到了被审判的视角上加以呈现,强化了文化批判的效果。 
 
剧中少林方丈智远说:“帝位争夺,血流成河。”这种警示力透全剧。比如第一部描写北齐皇帝高洋因为占据了绝对权力而乱杀无辜、荒淫无度,高奇因野心称帝而更大规模杀人,乃至发兵围剿少林,要烹杀方丈;第二部中描写太尉王世充为登上王位不仅杀戮百姓,而且屠杀武林人士、要剿灭少林,变成了一个杀人机器;第三部中描写清廷太子及其舅父索额图为夺取最高皇权,施展了一个又一个恶毒的阴谋诡计;所有这些都与少林僧众的善行形成强烈对比,尤其是在与惠石为不再有杀戮而放弃魏国太子身份放弃复国、回少林的对比中被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看过这部片子的观众,都会在这一点上留下深刻印象。 
 
不仅如此。从该剧的情节中我们还看到,不止是对皇位的争夺,只要有绝对权力的存在,有出于个人野心对权力尤其是绝对权力的争夺,就会有残忍有祸乱有对人的尊严和生命权力的践踏。比如在第一部中,土匪头老妖子把少林的存在视为他称霸一方的最大障碍,为维护他横行一方的绝对权力,竟假扮“僧人”打家劫舍以嫁祸少林。还有少林方丈的师兄道恒,竟然在世俗权谋论的诱惑下违背佛教宗旨,把作为主持方丈传承信物的袈裟也看作是一种绝对权力的标志,为抢夺袈裟而把方丈出卖给皇帝高洋!这一笔看似剧中的一个小插曲,其实它对绝对权力绝对腐败的批判堪称入木三分,它在揭示绝对权力的争夺必然扭曲人性方面的启示另有一番深意。当然,这也许只是我个人看这部片子的一种心得。 
 
 
 
三、弘扬儒学文化和中国佛教文化中的优秀因素,呼唤以追求超越生死的精神永恒为内容的终极关怀,把劝善惩恶上升为信仰层面的自觉诉求 
 
向往超越现世生存的永恒性和无限性,是人类最高的最强烈的内在目标与愿望。佛教的三世说、因果报应论及“解脱”论固然在哲学上是唯心的,离中国儒家的入世说也比较远,但它包含着引人向善、追求精神永生的终极关怀的合理因素。而中国佛教的发展,特别是禅宗的形成和发展,则融合了佛教的三世说与儒学的现世说,换言之,它把佛教精神永恒性追求作为一种明确的信仰引入了中国文化,又把儒家的现世精神引入了佛教的永恒追求, 
 
沿着唯心方向在探求实现生命自觉和精神自由上迈出了中国化的一步。禅宗的“明心见性”、“即心是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都是讲在有限中追求无限,在短暂中接通永恒。虽然是唯心的,但它鼓励人们在行善中追求精神自由与永恒的主张对于树立美好信仰、实施终极关怀方面是有思想启迪、智力支持和道德引导作用的。 
 
《少林传奇》以禅宗发祥地少林为叙事载体,在弘扬禅宗文化合理因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重铸中国的信仰文化方面也肩负着一份责任。我以为,创作者在这方面的努力集中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其一,超越轮回观的局限去形象阐释因果报应关系,把劝善惩恶诉求提升到人生信仰层面加以强调。在第一部中,惠石对高洋说:“你曾让天下人都失去光明,作茧自缚,自己堕入黑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你比较好的出路。”在第二部中,少林武术总教头昙宗说:“善恶终有报,天道本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在第三部中,少林方丈说:“佛宽恕一切回头的罪孽,但要惩罚一切永不醒悟的罪孽。”剧中人的话并不等同创作者的观点,是创作者按剧中人身份设置的,有的台词带有轮回观的印痕并不奇怪,但创作者通过这些台词的描写把劝善惩恶上升为信仰诉求是显而易见的。而在对高洋、高奇、孙霸、老妖子、王仁则、王世充、索额图等人“恶有恶报”的具体描写中,更通过情节发展写出了实现这种结果的具体历史条件,从而在更明白地超越轮回观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发出了信仰层面上对劝善惩恶的呼唤。其二,通过对少林方丈和惠石等弟子生命体验的生动描写,形象地告诫人们只有抛开权欲物欲名利欲的束缚,一心向善,才能找到通向精神自由和永恒的道路。智远说:“苦海无涯,佛心是舟”,方丈的女儿玉凤说:“流水落花都无痕,海市蜃楼梦里春”,这看似对尘世生活的否定,其实更是追求灵魂自由与永生的一种告白。智远为什么不论身处何境都能保持一份淡定,乃至在刀斧临头时还能那样坦荡与潇洒,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了生死,已经找到了灵魂的栖息地。惠石为何要放弃魏国太子位、放弃复国的荣耀,坚决回到少林?因为当太子复国必然要面对权力争夺和战争流血,他的内心只能陷入无尽的痛苦,只有回到少林,“为死去人诵经千日”,才能找到心灵的安宁,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与永生。穿过剧中人言行中难免的唯心色彩,不难发现其坚守善的信仰、追求精神永生的宝贵文化价值和现实启迪作用。 
 
在弘扬中国佛教文化中的有益内容方面,《少林传奇》的尝试是可喜的,虽然今后的路还长,但它取得的成绩、经验值得重视与总结。 
 
 
 
(本文作者系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责编:冀星)


Copyright © 2022 Shaolin Temple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登封市少林延鲁武术学校http://www.slsyzsb.com/
招生热线:0371-6281069918239913991 联系人:
地址: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延鲁武术学校招生办公室
豫ICP备16035313号-2
登封市少林延鲁武术学校:18239913991